国内资讯

产业调整:不是全面紧缩信号

发布日期:2010-11-07 点击数:928

 

                                         产业调整:不是全面紧缩信号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水泥、焦化、铁合金、铝、煤炭、电石、纺织等几个行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并宣布还将出台钢铁等其它一系列相关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从已经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内容来看,本次投资调控的主要意图是淘汰落后产能,调整投资结构,而不是简单的政策性紧缩。或者说,本次调控政策的出台是对一季度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速度继续快速增长的政策性回应。
           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伴随着某些过剩行业的进一步投资扩张。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增幅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全国投资增幅超过35%的省份有16个;分行业看,制造业30个行业中,投资增幅超过40%的有16个。少数地方出现落后项目又在死灰复燃的情况,某些产能过剩领域投资继续高速增长。本次投资调控实际上是国家宏观调控部门针对产能过剩矛盾不断积累而不得不采取的一个应急性解决方案,其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重点淘汰落后产能。
           本次投资调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于“调”,而不在于“压”,并非全面紧缩的调控政策。目前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由于国际市场景气的不确定性,出口增长存在着较大变数;在医疗、卫生和社保改革没有实质进展的情况下,消费一直启而不动。在出口靠不住,消费快不了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政府大力压缩投资水平的可能性不大。否则大量过剩的产能由于找不到出口,就可能引发经济大滑坡和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灾难性后果。
           也有专家指出,对于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控来说,竞争政策的作用应当得到强化,而对产业政策的实施应当报以谨慎的态度。应当在出现了诸如经济不景气、扶持特定行业等特殊情况需要时才考虑产业政策的使用,使市场整体能够充分保持稳定的、有效的竞争状态,进可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而导致对竞争的扭曲。
            此外,行业结构调控政策必须借助于市场才能落到实处。控制新增产能相对容易些,只要政府有关部门能按照行业准入条件进行严格审核和依法办事即可奏效,但对现有的落后产能进行治理整顿的难度却很大。完全依靠行政手段,很难将其淘汰出局。可行的办法是通过政府部门严格执行环保、质检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将落后产能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提高其实际的生产成本,在这个基础上,利用价格机制将其逼出市场。

相关新闻: